本报曾于1996年9月推出了系列文章——《接送孩子,百万人的负担》、《读者为解接送孩子难题献计献策》、《各界人士座谈如何解决接送孩子难题》,在当时引起极大社会反响。
在近两年后的今天,一位踌躇满志的经理满怀激动地向记者谈起当时本报那组系列报道对其影响巨大,启发很深,并直接促成一家较大规模的以“少儿接送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诞生。
两年前本报报道过的情况今天仍然普遍存在:每到放学时,幼儿园、小学校的门口总聚集着成群的来接孩子的家长,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挤作一团,嘈杂声、汽笛声、喊叫声,令人不堪忍受,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交通运行与社会秩序,也给广大家长造成沉重负担。据统计,北京市现有小学2696所,小学生977000人,其中一到三年级的低龄小学生有45.5万人,假定每4名小学生中有一名需要家长接送,就有10万名左右。而幼儿园的接送率几乎是100%,那么全市2892所幼儿园中的253000名幼儿又需要同样数量的接送大军,如此算来,全北京约有35万以上的少年儿童上下学需有人接送。而每个儿童后面是一个家庭,有70多万的父母,以及4倍于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便构成庞大的京城接送大军。但如果不去接送,家长又担心孩子的安全。近年来,少年儿童在上下学途中的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受到有关方面重视,据称已有人大代表为此专门提案。
隶属于朝阳区教委校办企业总公司的北京靓海旅游用品开发公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将他们酝酿多时的想法付诸实行的。据该公司蔡经理介绍,推出该项服务就在于为双职工家长解除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后顾之忧,同时解决教育系统内不能安置的超编教职工就业问题与解决社会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并有助于消除一些闲散车辆对社会治安形成的隐患。该想法得到朝阳区有关部门认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益尝试与探索,也为解决社会难点、焦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工商、税务、物价部门一路绿灯,在较短时间内,30辆有着统一标识的白色“小面”,亮相于京城街头。
在公司办公室,记者遇上了前来应聘当司机的周寅,24岁的他原是也尊印刷艺术有限公司的职工,自己有一辆面的,但非出租车。据他说,个人的这类车辆没有正当渠道很难赚到钱,若当上了稳定保险的接送司机,并且也不是占用很长时间,他还是很乐意的。32岁的南懿女士想法也大体相同,她于1994年从北京二机床厂下岗,先是在一家单位开班车,后来咬牙买了一辆面的车,希望这辆车能带来稳定风险小的收入,因此她很看好这份富于爱心且颇有意义的工作。据蔡经理讲,他准备发展300到500辆固定车辆的规模,解决一部分教育系统内部超编及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
针对家长对孩子安全及公司信誉的担心,蔡经理出示了该公司营业执照及部分规范的章程,在与家长签订的“接送合同书”上有“公司司机负责孩子上下学的接送,若因交通堵塞之外的原因造成孩子没有正点上课,公司负责赔偿服务费的30%;“司机不得以任何理由训斥孩子,不得为节省路程,走危险路段”等规定。在“运营规定”中有“对待孩子要热心、周到,着装整洁、谈吐文明,以家长满意为宗旨”;“只允许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少儿接送及相关服务”等内容,此外还有多达21项的规定详细的“处罚实施细则”。蔡经理介绍说,公司开展此项业务的原则是:优质服务,少儿家长至上;按规收费,树教育系统形象至上;制度规范,从业人员全方位接受正规培训及各项管理至上。此外,公司还积极开辟多种服务措施,比如若遇到家中无人等临时情况,会将他们及时送到公司在全市各处租借的教室、操场上,派专人看管他们学习与玩耍。
除安全问题外,价格也是广大家长较为关心的,据了解,靓海公司投入少儿接送服务的车辆全为机动车,收费标准以出租车价格为参考,但有许多优惠条件,比如10公里之内,一辆面包车的包月价格为600元,可以同时载6个孩子,也就是说,若有6个孩子上下学在同一条线上,他们可以搭乘同一辆车,平均每名孩子月收费100元。这个价位广大家长还是可以接受的。“届时,靓海公司的接送车会风雨无阻,安全、准时、正点地接送孩子上下学,请广大家长放心”,蔡经理对此颇有把握。
此项服务自亮相京城来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家长纷纷打电话咨询。家住中华民族园附近的王军女士,她的孩子在皇城根小学上三年级,她和爱人每天为接送孩子上下学需花费2小时以上。而在交通部工作的薛先生谈到接送孩子的问题也感慨颇多,说这件事牵扯了他大量的时间精力,很是无奈。靓海公司推出的这项服务正解决了这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有这种需求的家长们希望,公司能把价位定在工薪阶层能接受的层面上,最好不要超过每月150元。
家长欢迎,政府部门也持肯定态度,北京市交管局一位人士说,交管部门为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而有公司专门运作此事是非常及时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孩子上下学的安全。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配合最近召开的“小黄帽路队制工作表彰活动”,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无论什么举措,孩子平安是家长、学校最大的心愿。